展廳空間使用功能的分類構成
在展廳設計中,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展陳空間通常主要分為信息空間、公共空間與輔助空間。展陳空間的規劃設計就是對這些功能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處理好它們在室內空間中的關系,使人們在空間中能夠獲得行動與感知的完美配合。
01 展廳設計的信息空間
信息空間主要包括陳列展陳空間和交流演示空間,承載了展品、展具、平面宣傳品、聲像等展陳信息元素。
展示空間是指展示物品實際占用的空間,是展示空間的核心部分。陳列空間使用電子、網絡、影視、音響、燈光等現代化信息手段,通過實物、模型、圖片、資料等的展陳向參觀者傳達展陳信息。
交流演示空間是為更好地傳達出展陳信息而向參觀者進行交流演示的空間,根據展品性質與交流演示工具、方式等的不同,具有開放性、私密性、融合性等多種空間形式。
02展廳設計的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供參觀者在參觀過程中或參觀后使用和活動的空間,主要包括公共通道、殘疾人專用通道、樓梯等通道空間與交流休息室、等候處等休息空間。
通道空間設計上要考慮到參觀者的流量、流速以方便參觀者的安全通行,如每百人疏散通道寬度需按0.65~1m進行設置。
休息空間一般設在展陳空間內各功能區域相銜接的地方,以方便參觀者休息、等候、飲水、小憩和短時間交流等。
公共空間在設計上相對信息空間更加靈活與自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現有空間為參觀者營造出高度的安全、自由的舒適感體驗。博物館公共空間體現的便是其人文氣息與本身建筑藝術表現的基礎。除了滿足參觀者使用需求,公共空間也是各展陳空間的過渡與組織紐帶,擔負著“起始一遞進一高潮一結束”的空間序列組織作用。各展陳空間通過公共空間有機的組合成為一個整體,使參觀者感受到一個具有豐富節奏與層次變化的空間。
03 展廳設計的輔助空間
輔助空間是指為展陳活動提供協助性功能的空間。通常包括:接待空間、工作人員空間和儲藏空間等。儲藏空間―般設在較隱蔽的地方,以不破壞展陳的整體視覺效果和安全、實用為原則。
04 展廳設計的館圍空間
館圍空間包括展區周圍空間和展區上部空間。
以上四種便是展廳設計中使用功能的四大分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將之應用在實踐中。